廉洁家风家训征文_廉洁家风征文2000字
2024-09-26 17:13:35未知 作者:深度范文
范文(精选2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很是熟悉吧,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征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
家风和家训,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个人家里都会有家风,家风包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孝顺父母。我家就有一种家风,那就是勤俭节约。
爸爸常常对我说:‘要省吃俭用,勤俭节约。’我一直将这句话记在心里了。每次吃饭,我都会把碗里的饭粒全部吃完,一点儿也不会留。
妈妈喜欢用洗菜水,淘米水,洗衣服的'水用来冲马桶,她常常会说:这样可以省掉不少的清水,也很环保,这是一个佷好的方法。而爸爸更会节省,他没有买过钱包,钱包是由一些废纸制做而成。一顿菜够他吃好几顿饭了。有时妈妈会开玩笑地说:‘你这是小气吧,连一个钱包都不肯买。’爸爸不服气地反驳道:这有什么不好,能省就省,能俭就俭,报纸当钱包,还方便省钱又好用呢!’
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风家训就包含在内。所有良好的家风家训,都是由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教育而得来的。尽管我们嘴里一直提到要做个廉洁清正的人,近几年来还是有很多人进了监狱。这些人都是因为家教不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会使孩子走上不良之路。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好的家风习惯,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在学校里同样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纸张,不和别人比吃比穿。
家家户户都有一种良好家风,我们都要遵家规,做一个好公民。
2
中国,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名字;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五十六种习俗,可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家风——廉洁。
廉洁,就是不贪污腐化,不损公肥私,不奢侈浪费,不贪赃枉法。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翻开漫漫历史长卷,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人,总会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如唐朝的'魏征,刚正清廉,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清朝的郑,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这件事也说明,其实廉洁离我们并不远。也有许多同学会说:“廉洁不是干部、大人的事。跟我们小学生能有什么关系?”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时代正是一个人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经受什么样的文化熏陶,对其人生道路影响巨大。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廉洁就是诚实守信等一些小事。
记得有一次,我去商店里买了两块钱的水,我给了商店老板五块钱,而他却找了我四块钱。可能是因为当时人多没看清,所以才会多找了我一块钱。可却因为这一块钱,让我心里纠结不已。我想把这一块钱占为己有,可我又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应该把一块钱还给老板才对。这时,我的心里好像出现了两个小人,一个说:“没事,就一块钱嘛,自己拿着吧,又不会有人知道。”另一个说:“一块钱虽然不多,但这是关乎着诚信的问题,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的道德品质。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把这一块钱还回去。不能为了这一块钱而毁掉了诚信。”对于这件事,我心里一直很纠结,到底是还还是不还。我思量了许久,决定不管怎样都不能违背自己的道德底线。最后,我把钱还给了老板。
要做到廉洁其实很简单,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其实廉洁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一处美丽的‘风景’。我是新时代的小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努力争做一个“廉洁小公民”。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廉洁这项家风,真正做到廉洁家风伴我行!
3
古人云:“树清廉家风,立崇廉家规。”家风和家规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美好思想品德。如果少了家风或家规,就好比一艘船少了船浆,一颗珍珠失去了光泽。
父母经常教导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此,“乐于助人”便列入我家的家规,我也渐渐养成“帮助别人,从小事做起”的习惯。然而,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某些人,因怕麻烦,随手乱扔垃圾,给清洁工造成负担;某些人,明明看到老人摔倒,却袖手旁观。这些人,是真的不懂得助人为乐吗?
孔子曾说过:“民无信而不立!”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当然,讲诚信也是我家的家规之一。曾子为了教自己的`孩子讲诚信,竟杀了自己家的猪;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到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但他勇敢地承认错误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北宋词人晏殊,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在参加考试时,发现考题是自己以前做过的,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你们看,古人都能讲诚信,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记得小时候,我因不注意弄坏了爸爸的“宝贝”—陶瓷工艺品,爸爸发现后,连忙找我问:“是不是你弄坏了我的东西?”我连忙装糊涂:“我刚刚明明在做功课呀。”爸爸无奈了,只好去收拾地上被弄坏的陶瓷片。我突然感到很不安,像有一块石头浮在空中,没有办法放下来。在一段时间的思考下,我觉得应该说出实话。见爸爸来了,连忙拉住他的衣角,红着脸说:“爸爸,对不起,是我弄坏了你的东西。”爸爸低下头,说:“没事,你能承认错误就好了,要知道,说谎话的孩子会变成丑八怪哦!”我不禁被爸爸逗乐了,从此,诚信的种子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优良的家风和家规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传家宝”。可以说,一个家庭是一面折射镜,它能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祖国的真实面貌!朋友们,让我们举起双手,同驻美好家庭!
4
俗话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是一个怎样的人那就要看你的家训家风了。
我家的家训并不伟大,但是却能教给我许多道理。我家的家训就是——忠贞爱国,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勇毅力行,笃实宽厚,仁爱孝悌。我们家最重视的就是孝了。每天爸爸妈妈都会为爷爷奶奶捶背,而我和弟弟则是给爸爸妈妈捶背、倒水……
一开始,我并不是会帮爸爸妈妈捶背倒水,但是自从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之后我就决心要向故事的主人公学习。
故事是这样的.:西晋时,有一个著名的孝子,名叫王祥。王祥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继母嫌弃王祥,经常打骂他,还时常在父亲面前搬弄是非。渐渐地,父亲对王祥也很冷淡。对此,王祥毫无怨言,一如既往的孝敬父亲和继母。
一年冬天,继母生病了,在床上一躺就是半个月,父亲又不在,王祥便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忙里忙外,还为继母熬药、煎药,将继母照顾得无微不至。生病的人胃口差,继母吃不下东西,王祥很着急。有一天,继母说想吃鲤鱼,王祥连忙跑到河边去捉鱼。可是,河水都结冰了,捉不到鱼。
王祥用木棒使劲敲打冰层。可冰层实在太厚了,王祥敲了很久,也没有敲开。王祥急得团团转。突然,他想到冰遇热就会融化,欣喜地说:“也许我的体温会使冰快融化。”于是,他脱下衣服,光着上身,躺在冰上。王祥冻得瑟瑟发抖,当他背部冻得发麻时,他就转过身趴在冰上,用肚皮融化冰层。功夫不负有心人,冰终于裂开了。他顾不上穿衣服,迅速在裂口处凿开了一个洞,终于捕获了两条鲤鱼。继母吃到了鱼肉,而王祥却因此病倒了。继母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惭愧地说:“以前都是我不好,以后我一定好好待你!”
后来人们就说王祥是世上少有的孝子。
我听完爸爸讲完这个故事事后心想:王祥的继母那样待他,他都那么孝敬他的继母,何况我呢?我要向他学习!从此我便每天帮爸爸妈妈捶背、倒水……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只有严格、廉洁的家风家训,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可以帮助国家的人,让廉洁家风进入每家每户吧!
5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究的便是“礼仪”二字。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子杀猪………无一不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良好的家风传统。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动。”爸爸也经常教我:“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因此,我家养成了良好,清廉的家风。
去年一个冬天的早晨,我独自一坐公共汽车去图书馆看书。那一天的天气很恶劣,虽然这里是南方,没有北的冰天雪地,但是寒风刺骨,即使穿着厚厚的羽绒绒服也能感受到一丝丝寒意钻进了衣服中。等了好久,公共汽车终于来了,我连忙跑上车,投了两元硬币,找座位坐下。
可是,因为春节快到了,有很多人外出购买东西,所以已经没有座位了,我只好站在一旁。就在这时,一个抱着孩子的`阿姨下车了,那个阿姨坐的是爱心座位。可是因为没有位置了,所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坐了下去。
公共汽车过了几个站,上来了一位老奶奶,看起来约有六七十岁了。那位老奶奶身上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外套,苍白的头发被寒风吹得凌乱不堪,脚上的鞋子也是三四个补丁,站在了我的座位旁边。我心想:到底要不要让座呢?应该会有人让座的吧。我望了望车窗外,发现图书馆快到了,又想起了父亲常对我说的那句话:“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于是马上站起来,对那位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坐下吧,我快到站了,马上就要下车了。”老奶奶听了之后,颤颤巍巍地说:“谢谢你啦,小姑娘!”
听了这话,我的心暖暖的,仿佛一切的寒冬都消失了。
在小的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孙元觉的少年。他小时候就十分懂事,也很孝顺父母,但他的父母却很不孝顺。在孙元觉爷爷年老体弱多病时,他的父亲就用一个竹筐,把病弱的爷爷装起来,打算扔到荒野,不再照料。
孙元觉跪着大哭,祈父亲不要那样做,可是父亲根本不听他的话,还骗说:"人老了,不死会变成妖怪的,爷爷老了不死也会变成妖怪的。"孙元觉只好随同父亲来到荒野,父亲放下父爷爷就离开。这时,孙元觉突然父亲说:"把爷爷扔了然后把筐子拿回去吧。"父亲不解,孙元觉说:"等到父亲老了,如果不死,我也用竹装好父亲,把父亲扔到荒野啊。"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终改变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我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很难能想像得到,孙元觉的父亲是有多么的狠心,将养大的自己的父亲丢到荒野去虽然时代变迁,很少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可现在越来越多被家人抛弃的留守老人或是养老院的老人不就是孙元觉爷爷及其它被那个时代其它被抛弃的老人的缩影吗?
家风,如同一盏灯,照亮我们的未来;家风,如同滴滴露水,滋润着我们成长………
6
家风好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决定着家业能否兴旺、济世是否久长。对此,我深有体会。
记得孩提时的一天,我正在院里同小伙伴们玩耍,爷爷突然把我喊回家,让我换双鞋,说是要领我去市长家串门。市长家虽不豪华,但很敞亮。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瞅瞅西看看,看啥都觉得新鲜。最让我震撼的是,市长家的卫生间里有一个巨大的瓷家伙,听说叫“浴盆”。要是有了这东西,就不用去澡堂子排队洗澡了。艳羡之余,我心想:还是当官好。来之前,我曾听家人说,市长打算提拔爷爷当局长。我暗自盘算:爷爷要真当上局长,我家也能装上大浴盆了。可到了市长家之后,我才发现,爷爷借我这个“小道具”串门是为了谈正事更好开口。当我偷听到爷爷与市长的谈话内容后,心都凉了。爷爷说自己不适合当局长,并举贤荐能推荐了别人,还说这是为工作和大局着想。可我心里暗自叫苦,看来以后“我家也能装上大浴盆”这个梦想也只能是梦想了。
其实,爷爷是“抗日战争开过枪,解放战争负过伤,抗美援朝跨过江”的老革命,论资历和能力,不输给一般的同龄人。
他一生为人狷介正直、淡泊名利,对于自己能否被提拔毫不介意,而且经常对我们说:“莫图权来莫贪位,时时想想老前辈;莫多占来莫去贪,时时想想打江山。”
爷爷一生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贪占便宜,用他的话说就是“宁可清贫让人敬,不可浊富挣骂名”。爷爷的高风亮节、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了家人。我父亲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下过乡、当过兵,1977年高考恢复后又成为录取率极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实权部门任职。
有一次,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条一米来长的大鱼来到我家,一边说话一边掩面向父亲哀求。父亲一边安慰她,一边打电话同有关部门人员联系,最终将她的合理诉求予以解决。妇女转忧为喜,但父亲坚决把她抱来的大鱼挡了回去。当时,年幼的我很不理解,帮人办事,接受一条鱼算什么!可后来,当我听说父亲单位的`一位叔叔被检察院传讯、一位阿姨被停职检查、一位姐姐被要求写检查时,我才理解父亲坚守底线的重要性。
“秀才说读书,屠夫讲杀猪,文人谈礼义,蛮人论动粗。”在清正崇廉的家风感染下,家人平时闲谈的内容则多是刚正不阿的包拯、秉公耿直的狄仁杰、一身浩然正气的文天祥、不怕死不爱财不结党的清官海瑞……
我走上工作岗位后,也逐渐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在爷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清正廉洁放在前”的家风教诲根深蒂固地刻在我心里,时刻提醒我不贪不占、秉公为民,鞭策着我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路上勇往直前。
7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家之风范,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价值理念和人生观,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有之特色。作为普通人家的农家孩子,祖上自然也不可能有十分优秀的家风传承。因为我的祖上都没读过什么书,大道理更是讲不出来!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倒让我受益终生。
做人要干净!
我的老家在大山里,叫大灵山。在这里,“开门见山”不是一个成语,也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种现实的感官存在:我的家——开门只能见到山。只有走出大门,到院子里才能看到头顶上的天。我姐头上的一个哥哥,十九岁的时候,砍柴不小心滑到山后的池塘里,淹死了居然也没人看见。哥哥的死,成了直接让我母亲一定要走出大山的导火索!在我父亲亲戚的帮助之下,走出大山,从山下生产队的保管屋开始住起。记得小时候,我们住的土坯屋很破旧,但是屋里屋外总是被母亲打扫得干干净净,在那间不知住了多少辈人的黑黢黢的灶屋里,母亲总是把不同的饭菜和佐料用不同的土碗分别盛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个灶口,柴禾烟气氤氲着的味道,在我半生之后仍然记忆犹新。这就是我母亲为我树的第一个家风:做人要干净!生活可以苟且,但做人做事也一定要干干净净的!
一定要好学上进!
“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好学上进是母亲传给我的第二个家风。虽然我的母亲自己并没有读过书,但她坚持要我们读书。哪怕再苦再穷,哪怕借钱也要我们读。因为她深深的知道:要想改变我们的命运,唯一的途径就是读好书!虽然她说不出:书中自有颜如玉,读得书来胜大丘!现在想来,我已经忘记了在学校看过的大部分书,已经解不出复变函数、背不出行政法条款,也记不住历史上朝代更迭的具体年份,然而沉淀下来的,可能是理性而严谨的思维方式,是最为基础的管理知识和行政意识,还有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初步认识。但读书为闭塞的我,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让我变得丰富、变得厚重、也变得自信,读书帮助我构建了唯物的世界观,也让我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和无知,使我一直保持谦虚的生活态度。读书不仅让我把谦虚的态度保持至今,也使我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并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力和欲望——60后的“高龄”,却愿意去学习90后,00后的小鲜肉的新鲜表达,网言网语各种表情包也能用得出神入化。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多年以后,我对我的闺女说,你一定要多读书,也许某本书中的某个句子就会触动你,让你发现内心的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改变生命的轨迹。
做人要善良!
“做人要善良”,是母亲说得最多的、也是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一句话!因为她自始至终都认为:好人一生平安。记得我们塆里有一户比我们家还穷的人家,他家连吃饭的筷子都没有。到吃饭的时候,就到人家的竹园里去折竹条当筷子。主人连系裤子的裤腰带也没有,经常见他用草腰子系裤子!为什么那么穷?是因为他们家的孩子多,又人人都在读书。因为穷,他们家是经常穷得没盐吃,经常到我们家借盐吃。可能借多了又有些不好意思,只好派几个孩子轮流来借。只见过他们借,很少看到他们还过,我就不解地问母亲:“他们总是说借,为什么从来没有还?”
母亲因为我这句话生气了:“人不到无路可走,谁会借盐吃!我们不借给她,她就没地方借了。”如今,他们家是我们塆过得最好的人家、孩子们也是最有出息的……
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做个干净正直的人,认真读好书,修身洁行,这种朴素的家风给予我向上向善无穷力量。而干净正直、严于修身、善待他人的社风民风又何尝不是廉洁之基、正直之本。
家风是镜,光可鉴人;家风是树,荫蔽后辈。我也将继续传承我家的家风,正己修身、廉洁从政,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8
俗话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从百年党史中传承优良家风,把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传承好发扬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十条家规”。谷文昌一生廉洁奉公,告诫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他的爱人和5个子女在工作、生活上从未得到其任何“特殊照顾”。廖俊波坚持一尘不染,他多次对妻子说,“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为我们立起了标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涵养好家风的丰厚滋养。
家风是无声的力量,是无言的教育。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从而规范着每一个人的行为,为社会带来一片和谐与温馨。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家风淳朴的家庭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我学习的一条家规。
记得那是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过生日跟同学一起在外吃饭,店员因为工作失误,结账时多找了我一张20元纸币,我走出店门点钱时发现多找了钱,虽然第一反应是回头还回去,但一经犹豫,还是收回了往回迈的脚。回家后我兴高采烈地告诉父亲今天“赚”了二十块钱,向他展示着我的“小聪明”,可没想到父亲十分生气,要求我把钱还回去,并教育我做人要清清白白、诚实守信,不能贪图小便宜,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凡事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违背道德的事情坚决不做,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拿。母亲则用她数十年如一日的言传身教,让我从小便懂得与人为善、诚实守信。
如今我已从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小时候学到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依旧牢记心中,更是体悟到“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家风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党员干部更应坚持以德治家、以廉保家、以俭兴家,引导家庭成员时时“吹廉风”“念廉经”“算廉账”,传递廉洁基因,崇尚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营造和谐、幸福、廉洁、文明的家庭氛围,从而以好家风促党风、带政风、正社风。
9
古语云,“天下之本在家”。
家庭不仅是幸福生活的港湾,也是拒腐防变的前沿,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必须将家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发挥“家”的作用,筑牢“家”的防线,以好家风促党风、带廉风、正作风。
清白家风不染尘:好家风要清廉立家
欲养清正国风,先养淳厚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建设不是小事私事,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而廉洁,就是家风建设的根,有了根才能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开国元帅陈毅在任上海市长时,远在四川的父母到上海探望,陈毅两次与父母“约法三章”,其中父母回川时“约法三章”:“一是回川后衣食住行自理,不惊动当地政府;二是做一个普通公民,不惊动邻里;三是坚持原则,不为亲友的无理要求牵线搭桥”。就这样,他的父母像普通百姓一样生活多年,以至于左邻右舍谁也不知道他们是陈毅元帅的父母。陈毅带头做到了立家身正、律己从严,他从不以权谋私的廉洁家风,为广大党员干部作了良好表率,也让后世子女终生受益。
好家风可抵万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都应自觉向陈毅同志学习,倡导温馨廉洁的家庭环境,提倡朴实纯洁的人情往来,真正将清廉立家的良好家风融入生活。
同舟正气共荣辱:好家风要清廉治家
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身为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义务管好家人、处好家事,督促家庭成员思廉、明志、养德、敬业,在党纪国法的框架之内持家理政,不让“小家之情”有违“大家之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家庭助廉的良好传统,东晋“陶母拒鱼”、唐代宰相魏征夫人廉洁助夫等,无不体现着家庭监督对官员拒腐防变的重要作用,《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袁氏世范》等也都是家风建设的'典范。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破坏好家风却仅在一念之间。
近年来,贪腐夫妻档、的现象经常出现,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追求物欲带坏家人”,山西省水利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潘军峰夫妻联手把家变成“权钱交易所”,导致腐败在家庭中被打开了缺口。
实践一次次证明,腐败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隐形杀手,党员干部必须管好身边人,引导家庭成员淡泊名利、不慕奢华。家属也要多说奉公守纪“悄悄话”,多洒止欲遏贪“清醒剂”,常吹勤勉励志“枕边风”,一起守住幸福家门,培育家庭良好生态。
最是清风传家远:好家风要清廉传家
人常说:“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留下金山银山,不如教子做人。古往今来,就有很多人将“廉”作为了传家宝。“四知先生”杨震,立清白家风,以垂范后人,“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也才有了“四世太尉,德业相继”的佳话,唐代李白也赞其:“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间”。
被誉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义门,以清廉立世、以孝义传家,历300余年而不衰,至今这个家族的故事仍在八婺大地流传。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也有一副自题联:“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这些都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应以自身正气为子女作出表率,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教育督促子女走正道,不出现高人一等的特殊思想,这对子女来说也是一种爱和保护。
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好的“家风”利家利国,坏的“家风”害人害己,党员干部只有以清廉之道守住为政之本,耕读修身、廉洁齐家,才能真正做到不负组织培养、不负人民所盼、不负时代所期。
10
在当代社会,廉政建设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而家风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每个家庭的基本单位,家风是塑社会良好风气的关键所在。通过积极参与社会践活动,我们能够深切领悟到廉政和家风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在这片词海中,我愿以这份征文,表达对清廉家风的美好愿景。
廉政似一弯清泉,润物无声,涵养着社会的生机。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亲身经历了那些用廉洁手段治理社会的志愿者们。他们像守望者一样,默默无闻地守护着廉政的边界。他们以正义之心行走于社的每一个角落,以勇气和坚持,为清廉家风建设添砖加瓦。
清朝有个以琴定志的优秀文人——钟毓秀。他小的时候,由于家教有素,正直廉洁,成为同学们竞相效仿的榜样。钟毓秀为人诚实慷慨,好施舍,文笔飘逸,一直受到赞誉。他常说:“家族家风是脉搏,脉搏跳动就是生命力。如果家族要长久,就必须保持家德家风的延续。“钟毓秀此言一出,一家子决定要珍惜保护廉政家风,严守家规家训,使廉政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家结出了好的果实。清朝末年,钟毓秀的曾孙——钟润芝赴英留学,成为中英两国的文化使者,担任英语翻译和文化交流组织者,同时拍摄了许多中国民俗和文化方面的记录片,为中英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国后,钟润芝在家族中被尊为前人,钟家荣誉统帅。在那里,她两年内帮助该地区的贫困户脱贫致富100户,成为了地方居民民间站在肩膀上看风景的专家。她在帮助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时,遇到很多据理力争的人,针对这个问题,钟嘉敏在疗养时逐步思考如何协调家庭义务和工作方法,借此成功改变了贫困户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钟嘉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新时代廉政家族的责任和担兰,因此,家族再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崇敬。
这是一个诗意盎然的故事,彷佛在清的山野中,一群快乐的鸟儿欢快地飞翔。他以纯洁的心灵演奏着和谐的旋律,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些鸟儿就是那些身体力行践行廉政的社会实践者。他们以积极的行动影响身边人,让家庭充满正能量。他们教导孩子们要诚实守信,热爱他人,承担社会责任。
廉政为家庭注入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使家风既庄重又温馨。实践活动中,我们看到了那些在困境面前拒绝贿赂的毅然坚决者。他们充满了正义的勇气和坚守的决心,用清廉的品质塑造了家庭的美好形象。在家庭中,他们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要遵守道德规范,端正为人处事的态度。他们用清廉的思想,培养出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传承了家风的宝贵财富。
时代精神在廉政家风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廉洁奉公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和公民个体。大家团结一心,共同传承和弘扬廉政家风。通过开展清廉家风教育活动和倡导廉政宣传,我们不断强化人们的自觉意识和道德观念,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曾前往一个小山村,在这个村庄里,有一位名叫陈廉正的村干部,他热爱自己的村子和村民,心怀家国情怀,始终坚守着廉洁的原则。陈廉正从不接受贿赂,他对待钱财充满了敬畏之心。他用实际行动影响了孩子们,他鼓励年轻人要通过勤劳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并在村里开展了各种培训班,提高了村民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
陈廉正的正直和廉洁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也带动了整个村庄的发展。他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增强了村民对法规的认知,并引导村民以良好的家风养成自律的习惯。村民们慢慢意识到廉政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他们通过努力工作和诚实守信,逐渐改变了山村的面貌。如今的小山村已经脱贫致富,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廉政和家风的美妙之处。廉政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种良好家风的体现。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能够让廉政和家风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美丽花朵,传递正能量。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清廉的品格,将廉政和家风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才能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奏响纯净的旋律,绽放真实、美丽的人生。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廉政家风的光芒,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家风廉政,香风盈袖;清澈心灵,福庆天地!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正道,倡导廉政,以廉洁品质照亮家庭,以道德力量点亮社会。一起追逐清澈的心灵,一起把握家风的力量,让清廉家风成为时代的光辉底色,照亮我们的前行!
11
莲即盛夏,廉则千秋。百年前,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遥遥呼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也因此被当作品格高贵的象征。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辈青年不禁思考,应当以“廉”代“莲”,深入发展清白廉洁、为政以德的思想觉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方能书写不负时代的青春华章。
坚守清正廉洁,崇尚担当实干,吾辈青年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廉者,政之本也。”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探索浩然大气之清廉精神,举廉政之大旗,扬清廉之风帆,争清廉之青年。《庄子》曰:“清廉则无畏,秉公则无私。”又有司马迁《史记》云:“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不论时代的脚步如何日新月异,我们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清廉之风的引领,永葆一颗青年廉洁之心,向未来宏伟蓝图大步迈进,让清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涵养“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清廉品格,我辈青年同舟共济。今年暑假,我跟随济南大学”共赏千’淄’百态”暑期社会实践团回到家乡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走访、调研、访谈等形势采集家风故事,寻找廉政底色。其中,一位高中同学的家风令我印象深刻。他的爷爷年轻时是生产大队队长,1959年,他和村里的青壮年一起去黄河口修建水库。那时条件十分艰苦,数百米的水库大坝,从移土到打坝,所有的石土材料只能通过人力拉运。在一次次与大水的斗争中,很多人再也没能回来。爷爷在心里记住了他们,用余生记住和秉行他们的`遗志,战友的生命换来了那个开拓进取的年代所独有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在爷爷的培养下,他的父亲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他更是从小就受到医院环境的熏染,初中时就跟随父亲进过手术室,观看并学习了外科手术的全过程。如今,他已成为一名医学院的大二学生,未来也会在医护岗位上绽放自己的光芒。“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他们的家风,更是他们廉洁处世、清白做人的精神写照。
走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勤廉道路,我辈青年乘风踏浪。“廉政”一词最早出自《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勤而不廉害人害己,廉而不勤误国误民。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今有第一驻村书记黄文秀,重任在肩,坚忍不拔。我身边的例子,则是我的高中班主任。他是一名数学老师,更是一名年级主任,平时任务繁多,但在工作失误时从来不会先责怪他人,而是最先找出问题,力求高效解决,这也是我高中三年来除了学习习得的最宝贵的经验。在工作和生活相冲突时,他总是牢记人民教师的使命,废寝忘食,将学生时时刻刻挂在心上。犹记高三时,因为课业压力过大,很多同学在晚自习结束后仍在教室学习至深夜,他便每天同进同出,风雨寒暑,从不间断。那一天是他的小孩上幼儿园的日子,我在办公室数完试卷,开玩笑地对他说:“反正老师现在也没什么事了,不如去接孩子放学吧!”
他严肃的回我:“在最后一个同学离开教室之前我走了,都属于擅离职守。”
这话给我的心灵带来重重一击,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疏于考虑,又佩服老师宽广的胸怀。在我模糊的印象里,他永远穿着那几件衬衫和一件已经褪色的牛仔裤,每天骑单车上下学。有些不太懂事的同学笑他,他也笑着说,只要大家不把我车胎扎漏了就行。
教育的历程在此刻完成闭环,当年的子弹正中眉心。现在,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了与师范相关的课程后,我才渐渐知晓当年的老师有一颗多单纯明亮的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仅是教师家庭的家风,更是他一生坚持的原则。
擦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家风底色,我辈青年逐光而行。家风之道,清廉为先;家风蔚然,国风浩荡。良好的家风家训,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包公三代克己奉公,清正严明;是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读书明理,曾氏子孙兴旺百年,后人评价“曾家无一是废人”。这种勤俭度日、勤勉做人的精神,已渗入子孙后代的骨血,建立起了一脉相传的优良品格。在我家,一直秉承着“笔墨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风,外祖退休后坚持十余年习书法、外祖母参加当地的戏剧团,我亦于书中感受山海的波澜壮阔,人间的繁华烟火,不再拘泥于自己的一隅之见,而去虚心倾听智者的微言大义。
云程发轫,培风图南。站在“两个一百年”新时代交汇点上,我辈青年应传承优良家风,秉清廉情怀,正社会风气,助复兴梦圆。
12
医院安全生产宣传标语
什么是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沉淀。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可见,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良好家风的传承,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塑造心灵品格的源头,影响着人一生的成长。印象中,最初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都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记得小时候家中时常有人来“要钱”,当时并不明白对错,只是凭直觉并不喜欢那些人为难父母,后来在母亲的叙述中我慢慢得知,那几年父亲带着很多人出去做事,作为一个“领班”,他带领了“几十号人”。从母亲的讲述中,我得知,最初几年,父亲带着大家挣了不少钱,但是他从来不从中“吃回扣”,也从来不克扣工人的工资,都是先发放完别人的工资之后再考虑自己。由于当时的老板不讲诚信,后来几年都不给工人发工资,拖欠了两年的`工资最后只用几十匹布料作为补偿,那些工人不愿意接受,只能一直来找父亲,而父亲多番讨要无果后,只能自己担负起所有“欠账”,给所有人写借条并一一“还清”。因此,那几年每逢过年,家里总有很多人来“要债”。后来才明白,其实,父亲还的不是“欠款”,而是“良心债”,是一个老实人最坚实有力的担当——宁愿自己吃亏,绝不亏欠别人,更不亏欠良心。
后来,母亲时常会开玩笑说:“要是你爸爸当头儿的时候机灵点,我们家早就发达了。”父亲从不反驳,也不争辩,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数十年来,他从不“吃回扣”和“抽成”,每每有人找他帮忙介绍工作,他都乐于助人,义务帮大家联系工作,凭借自己的正直和担当,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俗语有云:“吃亏是福。”多年来,父亲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乐于助人,从不因自己吃亏而动摇,坚守他为人处世的道理。我想,这也许就是他的初心,亦是家风的传承。犹记得,母亲说过,爷爷当初作为村干部,廉洁自律,在物资最匮乏的年代,作为村长,他坚持公平公正分配物资,不因一个“小家”而辜负“大家”。正是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良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来。
家风似玉,连城之璧;家风若字,翰墨留香。现在,我接过了家风传承的旗帜。作为一名党员,我亦将良好家风传承下去,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将两袖清风的“大写意”雕刻成廉洁自律的“工笔画”,为营造企业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贡献力量。
13
漫步在古树公园,参天的古树诉说着岁月的年轮,苍翠的绿叶迎着盛夏的暖风窃窃私语。在岁月流逝的光影里,清远市阳山县秤架瑶族乡干坑村被评为广东绿美古树乡村,干坑古树群则成为了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
干坑村以古树闻名,不大的村子里生长着300多棵百年古树,包括檵木、樟树、荷木、糙叶树等树种,以檵木数量最多,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280余棵。在那一圈圈年轮里,记录着村落的变迁,见证村落里的人来人往,陪着一代代人长大、变老。
仰慕存活百年的古树,我曾数次前往干坑村。大山的深邃和民风的淳朴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我看到它们在风雨中的坚韧不拔,在烈日下的茂盛葱荣……
干坑村群山环绕,鸟鸣山涧,古树参天,潺潺溪流穿过古树,淌过村庄,越过稻田流向远处的.群山。这里的荷木虬枝盘龙,直插云霄,树干纹理粗犷有力,让人不由得回望它曾经的辉煌岁月;古树群里树围最大的一棵树是樟树,论起年纪,它属群里的青壮年,但论起“身板”,它属最大,樟树枝繁叶茂、高耸挺拔,树根膨大呈球状,在众多树木中脱颖而出,树高30多米,树围近5米多,要3至4个成年人才能环抱,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檵木与荷木、樟树完全不同,它古朴低调,仿佛生长在另外一个世界。它不似荷木,可长为参天大树;不似樟树,硕大的树围令人咋舌。即使这样一颗长了近400年的檵木,高度也不过10余米,树围半米不到,它从一根根“藤条”生长而来,树干十分坚硬,村民称它为“鱼骨柴”,树身上的疙瘩和凹坑让人感到岁月无情的痕迹,它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殊途同归,这一片老树都穿过漫长的岁月,春风秋雨无情地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沧桑的老树,仿佛在诉说干坑村百年的“家风”故事。干坑村古树群能存活至今,离不开当地廉洁文化和对古树群的保护,更离不开村民自古相传的祖训和百年来形成的村规民约守护。
村民伍大伯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多年,他说他们祖辈更像是一个过客,古树看着他们生长。干坑村村民多数姓伍,数百年前,他们的祖辈从其他地方迁居途经此地,发现此地青山依偎,绿水环绕,非常适合居住,便定居于此,后来不断繁衍生息。刚到此处时,伍氏先祖在家族里立下规矩,“为人正直,不贪为宝,不饮盗泉,惜树如命,护树有责”。干坑村村民认为古树是大自然的馈赠,不是村民个人的,不能不劳而获,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于古树群的百年古树,哪怕自然死亡或者因灾害倒下,也没有人会把倒下的树干拿去售卖或用作其他用途。
秉承家风祖训,清正廉洁,不取份外物,不收义外财在村里蔚然成风。无论是艰难岁月,还是盛世今朝,古树从未因人为因素少过一棵。不仅如此,村民对古树群的一草一木呵护有加,村里自发组织起护林队,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进行劝阻。在今天,村里每年都要留出一笔古树保护经费,用于修建围栏、除虫害、治白蚁。先人的真知灼见,再加上传承至今的良好家风祖训,让干坑村的古树林虽历经时代变迁,仍然古木参天、绿荫遍地。数百年口口相传的廉洁家风祖训印刻在了干坑村每一名村民的心中。
良好的家风如斜风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贪为宝,不饮盗泉”的家风祖训传承至今,内容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今天,干坑村以“家风”促“乡风”,将村规民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形成了清正廉洁、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文明新风,村庄文明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听伍大伯讲,外出为官的村民或村里的干部至今没有出现过贪腐的情况,平时在乡里面上班的村民,每日下班都会帮村里村民捎带快递回来或者做义务“代购员”;留守老人家里灯泡坏了、水管坏了,年轻的村民主动帮忙修;邻里关系和谐、婆媳关系融洽、卫生主动清洁,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村民配合推进……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优秀的乡土文化在干坑村生根发芽,让村庄有了新风貌,村民有了新向往,精神文明有了新提升,乡土文化焕发出了新生机。
年年岁岁树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有时间隔大半年故地重游干坑村,老树依旧是那一棵老树,村庄却不同景色。文化广场上村民在健身,文化室旁树荫下,游客和村民在友好攀谈,枸杞地里工人们在弯腰采摘,一不小心偶遇几只松鼠在树下觅食跳跃、胆大撒欢。
古树庇佑着村民,村民守护着古树,人和树,把数百年不变的相守时光镌刻在年轮里。这些古树,就是干坑村廉洁家风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它们见证了一个村落的繁荣与兴盛,见记了一个家族的迁徙与繁衍。
14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能兴家、幸福美满;家风差,难免会殃及后代、败坏风气。我出生在普通的一个农村家庭,既没有显赫家族的家训书碑,也没有流芳百世的名言警句,就只有家人的言传身教。
我的父亲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开了一个果园,那时候他总是带着我去果园种果、嫁接、施肥、浇水等等。其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儿子,你看看果树上长着的那些果,你想不想吃呀?”我就毫不犹豫地说道想吃,随即我的父亲便摘了两个果让我尝尝,尝了之后发现一个果甜,一个果还有一点涩味。
“是不是两个果的味道都不一样,那是因为甜的那一个果是在向阳的一边,长势就会好一点,味道也就更好,而背光的那一个,就会有一些酸涩的味道,而且你看向光的一边的果是不是果实光泽要比背光的一边好。”“而如果我们要想背光的果变得像向光的果那样甜,那么我们就要采取紧急的措施及时止损,施肥可以提供营养,从而增加果实生长所需营养,但是这一部分背光的果也不可能像向光的那样好吃。”父亲耐心地向我解释。由于我那时候还太小,无法体会到当时父亲口中的含义,而我逐渐成长后,终于能够体会到父亲当时所说的含义了。
此外,在我小学刚开始学做菜,我们就会约法三章,只要我每学会一道菜,并做出来给家人吃,就会得到零花钱的奖励。正是这种建立规则、规定,让我从小就树立起一种不劳无获的想法,任何事情、东西,你不去努力,不去奋斗,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下来的,你做怎样的努力,那你就会相对应的收获。
我记得我最喜欢《爱莲说》里面的一段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我看来,做人应如莲花保持“廉”的`特性,才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民服务,这也使我树立起进入机关单位工作的目标。建立起自己的强大内心,保持好自己的内心,任何时候都不忘初心。
现在,我如愿以偿进入了机关单位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无论是在哪一个部门,我们都要肩负起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就必须要经得起诱惑。古往今来,抵不住金钱诱惑而触碰法律底线、迷失自我的人层出不穷,伸手必被捉,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能失去信仰,要怀有警戒之心,时刻提醒克制自己。可以说廉洁是一种福气,能让我们走得更远更安全,所以在家里的日常我们可以做到有商有量,共同进退,做到思想和行动一致,坚守底线,绝不违规,要坚信贪欲不可有,小利不可取,温饱应知足。在工作生活上面对一些小恩小惠,也能够做到直接拒绝,对于贪污受贿、腐败行为无论大小,做了你就会留下痕迹,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防微杜渐。
坚持“廉”行一致,坚决对奢靡之风说不,坚决对诱惑说不,坚决对腐败说不,树立廉洁清正之风,守护我们心里面期待的平安幸福家庭,使我们家庭一直能够保持和谐美满的状态。
15
泛白的褂子,稀疏的白发,肩上搭着一条同样泛白起球的毛巾,一边走一边用手拉着搭在胸前的那半截,从额头往下摸了一把,鬓边的汗珠消失了,布满皱纹的脸上只留下汗的痕迹和气息。
上中学之后,我已经很少去外公家,在那能扳着指头数清的次数中,外公每次都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的头上总有擦不完的汗珠,因为他总有忙不完的操心事,嘴里总念叨着靠双手才有饭吃。大姨总说外公一辈子都是“劳碌命”,退休后如此,年轻时更是如此。
外公年轻的时候担任过生产队长,在那个年代里,外公深受党组织的影响,树立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观念,带领生产队下地干活时、兴修大坝时都是冲在第一线,脏活累活抢在头。虽然生产队队长每年都有一定的工分补贴,但那时妈妈的兄弟姐妹多,外婆不能去地里劳动,不能按工分分粮食,因此外公家总是缺粮户。那时一家七口人挤住在四十来平米的百年老屋,衣裳鞋袜总是补丁摞补丁,每年都要买粮或借粮食才能维持到第二年粮食收获的季节。
年迈的外婆记忆不太好,拉着我们说起这些从前的事时,总会念叨这么一件她难以忘怀的事。那年十月底,家中粮食缺乏,一家子只能一半玉米汤一半野菜掺和三餐。那时候正是秋收麦忙,采收红薯的时节,生产队里一个曾经被外公帮助过的社员跑来家里找外婆,让外婆跟着她在地里掘落下的红薯。为了弥补口粮,外婆挎上篮子,背上锄头就跟随去了。在采收时,那个社员有心给外婆留了好些拳头般大的红薯,外婆一路俯身用锄头将红薯地重翻一遍,一嘟噜一串儿的红薯从土里拽出来,回家时已经掘满了一篮子。孩子们看到这一许久没吃过的红薯,兴奋大叫,心想今天终于不用再啃玉米汤野菜了,外婆手脚麻利地将红薯洗净,准备放到锅里蒸熟,孩子们也利索地搬来柴准备生火。正巧外公下工回来,看到锅里“来路不明”的红薯,眉头紧皱,一改平时的温和,严肃地告诫家里人,谁都别想占公社的便宜,这地里产的红薯是属于村集体的!做人要对得起良心,如果自己都受不住底线,怎么能领导生产队的社员们?说罢,外公立马掏起锅里全部的红薯,急忙还回了公社。
后来外公被抽调到乡政府安排管理发展乡办企业,几十年来,外公为发展壮大本土企业倾尽心血,破旧的办公桌上总伏着外公那日夜操劳的身躯,桌上一份份文件上倾注着一颗廉洁为公的心。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乡办企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面对这大好形势,与外公同时期的同事一个个要么被提拔,要么“下海”创业,但是当单位领导问及外公在工作上有什么需求时,他只字不提,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竭尽本职。
直至晚年,外公身患重病,依然不忘自己的本分。我始终无法忘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坚持向党组织缴纳最后一笔党费,这种曾以为只有在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却真实发生在外公的身上。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外公几乎都是在昏迷中度过的。那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当家人把建党90周年纪念币拿给他看时,他却激动地睁大了双眼,双眼饱含热泪,颤巍巍地喃语说出“党费”两个字,小心翼翼从枕头底下拿出自己时刻珍藏着的党费证和一个磨损破旧的信封递给舅舅,舅舅点头明白了他的意思,保证会亲手帮他去交这最后一笔党费。不久后,外公紧紧地攥着党费证,满足地闭上了双眼……葬礼延续了他一生朴素的风格,亲戚曾劝说让置办得有排场些,外婆和舅舅他们拒绝了,我们都知道外公清贫一生,两袖清风走才是他所愿。于是,一张照片,一副棺木,外公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外公一辈子用自身的行动和朴素的话语感染着儿女子孙,妈妈也时常把外公常说的话挂在嘴边,干啥事都要对得起良心,不贪不占,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因此妈妈也一直以身作则,对自己从严要求,处处给我树立榜样。那年,妈妈的朋友芳姨接我放学,路上我让芳姨给我买了许多玩具。回到家里,妈妈严肃地质问我,我支支吾吾不敢说话,妈妈当即将买玩具的钱还给了芳姨,虽然年纪尚小,但妈妈用实际行动使我懂得了何为不收受。
时间倏忽而过,外公已经离开十多年了,如今我已经迈出校门步入工作岗位多年,我还会时常忆起那个磨损破旧的信封和妈妈的一如既往的念念叨叨。走上社会,我看到过廉洁奉公、把老百姓放在心坎上的好党员、好干部。更明白,当下我当时刻保持清醒、做个廉洁奉公、坚守原则底线的基层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清正廉洁,不为了利益做违背良心的事,不为了私利滥用公权力,不滥于行,不愧于心。未来,我和爱人也将传承清廉家风,弘扬美德,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无声地教育感染我们的孩子,塑造孩子的人格和性情,让她热爱五星红旗和党徽,让“别人的东西我不要”成为她口中常常念的儿歌,从小心中有戒尺,清廉守底线。
岁月留痕,镌刻下来的不仅是父辈的故事,家的故事,更流传下了家的风骨,这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体现。于我们家在外公那一代是公私分明,用勤劳取得收获,在妈妈那一代是用双手赚钱,不伸手向别人索求,在我这一代是抵制诱惑,坚持初心。但无论何时,父辈们言传身教留给我们的家风,都像是一盏明灯,一个路标,在人生的道路上引着我们走稳走好每一步。我们会让它如春风一般,融入每一代人的心田。
廉洁家风家训征文 16
当时间的风景线被拉长,悠悠岁月便成了历史。在漫长历史长河的浪潮里,没有任何一个人 能逃过自然的定律,但回看华夏五千年,有些记忆却刻进了骨子。
我是在外公家长大的,直到他因病去世的那一刻,我都还和他生活在一起。他是我所有长辈里最为古板的那个。衣柜里常年摆放的是中山装,每次出门都要收拾利索,细心刮好胡子,用水和梳子将头发一根不落的打理整洁,踩着一双旧而干净的小皮鞋,如此十几分钟才肯出门。他出门都如此认真对待,自然生活中更加守规矩。
他的规矩很多,多的让我烦闷。吃饭必须要吃的干干净净,不可以掉落或者剩一粒米饭,糟蹋粮食是最不可以容忍的行为。如果犯了错,那么就要在堂屋摆放的毛主席像前跪着,认真反思错误,好好自省。曾有那么一回,听外婆偶然提起,在七八十年代,家里很穷,外公微薄的公司根本就养不活一家六口,看着挨饿的孩子们,外婆想到了去偷,去抢,总之不能让孩子挨饿受苦。可外公却发了好大的火,外公说,即使饿死也绝不会拿别人一样东西,做人就要做的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在那个偷偷抢抢的年代,外公硬是靠着这样的信念,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后来,家里富起来了,靠着孩子们做生意的积累,楼房盖起来了,可妈妈那一辈的长辈们却也开始大手大脚,渐渐有了封建地主的做派,据说那年的春节,外公扔了所有人带去孝敬的礼物,斥责了自己的孩子们。做人不能忘本,这是外公从小就给我灌输的知识。
外公虽不是党员,但他向往党,尊敬党,每有空闲,他都喜欢坐在门前讲述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中国共产党以优良的朴素之风为本,外公自然也是。红军万里长征,他更是敬佩至极。直到今天,堂屋毛主席的像之上,还贴着清正廉洁四个字,破旧的发黄发卷的纸张承载的是外公忠诚的信念。也不怪他会在新春之际大动肝火。
贵莫贵于清廉,贱莫贱于多欲。外公将清廉视为家风家规,感染了被欲望遮住了眼的孩子们,也感染了身为孙女的我。何为清廉,新华字典的解释是清白廉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似乎更需要“清廉”这两个字来立身成人。无家不成国,若要使清廉之风吹遍中国的大地,必然要从小家做起。
吾甚幸之,为稚子时便得以窥见“清廉”之一二,又蒙长者谆谆教诲之恩,于花期之年得以“清廉”为立身之本,终身之志。
其实每个人都长成于小家,小至生活习惯,大至三观形成,都离不开家庭的`风气。“清廉”是国家的,也是小家的。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思想特点,每一代人也有每一代人的家风。“清廉”,是家风,是家规,是家教。“清廉”这一值得尊敬以及崇尚品德的养成,虽不止于家风,却始于家风。重视“清廉”教育,必先从家风走起。家风好了,“清廉”之风才能跨越历史的长河,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再一次吹到华夏的每一寸土地上,吹进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国是千万家,千万家的清廉,是一个民族的清廉。也是一整个国的清廉。
廉洁家风家训征文 17
家,给人以温暖,为我们提供避所。顾名思义是我们遮风挡雨的避风港。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是乱七八糟,没有规矩的。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清廉之士。他们以身作则,秉承原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成绩。在人们的称赞中,我觉得更应赞扬的是他们背后的家风、家训。新时期下,我们全党全国也提倡清廉风气,加强新时期下的各种廉洁文化建设。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新的时代风向。
提起清廉我们不难想到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他所提出的家训不仅勉励着曾氏子孙,同时也影响着周围人。曾国藩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财轻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足以看出他的正直之风。曾国藩以勤奋、简朴、务实教育后人,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爱钱财,把做人与修身的教育放在首位,他虽官高权重,但却不准自己的子女滥用任何特权,还经常教导子女正确对待权位和富贵。不仅如此,曾国藩还十分注重子女美好品性的培养,他教育子女:“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通,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息,则难望有成”,使他们不因为生于官宦之家就养成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坏毛病,而是培养他们慎独、勤劳、俭朴和谦虚谨慎的好作风,这对于其子女来说都是受益无穷、警醒勉励的。
曾有这样一段故事,清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送小礼,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勾心斗角。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就发现了弊端,坚决抵制这种行为。有一回他的同事去看他,发现他吃的很清淡,基本没有什么鸡鸭鱼肉。就问他为何这般如此。而曾国藩回答道“没有,以前有人经常送,我都拒绝了。如今这成了一种风气,大家都知道我不收礼了,也就没人再送了。如今我想喝酒,还得自己上街去打酒。”正因这样,曾国藩才会在当时鱼龙混杂的环境中守住底线,做出成绩。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家风故事也被后辈一代又一代传唱,他的家训也被后人们一代一代继承传袭。
不错,我也是清廉家风影响下的一员。我的爷爷是名人民教师,他对我父亲是严格要求的。同时我父亲把他所接受到的教育也运用到我的身上。曾听父亲言到,他小时候很淘气,就拿了爷爷的一元工资出去玩。被爷爷发现了,不仅严厉的批评更有体罚教育,惩罚父亲两天不吃饭,面墙思过罚站。告诫父亲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必须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方可。小时候不懂,经历之后才懂了父辈们的良苦用心。我小学时,父亲很节俭,给我买的都是质朴的铅笔,其他小朋友的铅笔都很漂亮。好奇心的我,在没人注意下拿了一根,放进自己的书包里带回了家。写作业时,把文具盒拿出来,父亲辅导我学习。一下发现了我的'笔盒里的漂亮铅笔。他询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胆怯的给父亲讲了过程。但是,父亲并没想爷爷那般,耐心的给我讲着道理。并让我把铅笔还给同学。简单的小事,不仅体现了爷爷严明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是父亲对其清廉家风的继承和传承。这种观念深深影响着我,我也会铭记祖辈嘱咐,做一个清廉的新时代青年。
古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因为在清廉家风的环境下耳融目染,才会出现一代又一代正直的人在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让好的家风盛行,以身作则树立新的社会风尚,让无形的教育激励着下一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
家风家训征文:
家风家训征文 1
感念父母
在我还没出生时,爷爷就去世了,奶奶留在我脑海里的影像也仅仅只是我母亲现在的模样,因为她在我年幼时也早早地离去。母亲是独女,父亲倒插门撑起门户,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个。如今我们家已是四世同堂,家风清明,子孝媳贤,敬老爱幼,勤俭治家。回想起来,这都得益于我的父母双亲言传身教,家教严明。
节俭持家
父亲当过援朝志愿军,转业后在国家水电部门工作,家里仅母亲一人在公社集体里挣工分。我们兄弟四个几乎是三年一个三年一个的相继出生,母亲一人挣的工分哪够我们吃饭穿衣呢,因此我们家年年都是“超支户”。每到年底,父亲便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工资寄回来或者带回来,还上生产队里的“口粮钱”,为此,父亲曾经十六年没有置办过一件衣服,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公家发的工作服;我们母子五人也常常是粗粮当饭,土豆青菜一顿,红薯稀饭一顿,就着咸菜勉强填饱肚子;衣服鞋袜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缝缝补补直到不能再穿为止。如今,生活条件已今非昔比,但我们全家仍保持着节俭的家风。
敬老爱小
总是在临近春节时,我们才能见到父亲探亲回家的身影。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吃到平日里不曾见过的小食品,穿上给我们过年才能穿的'新衣裳,偶尔还带给我们一些廉价的小玩具,当然,邻里的小伙伴们也是一定能够跟着我们分享那些食品和玩具的。大年初一一大早,父亲便早早让我们起床,塞给我们两角或者五角的压岁钱后,拉着我们兄弟四个的手,到家族长辈们那里一一拜年问安。到了初二这天,我们全家则是风雨无阻地去到临县的婆婆家,看望父亲的父母,我们的另两位爷爷奶奶,在那里,我们自然地得到她们的百般疼爱。如果父亲未能回家过年,这些例行的事便是母亲带领着我们去做,从未间断过的。
家教严明
对长辈,我们是万不敢直呼“你”的;吃饭时,父母没有上桌,我们没有一个人动筷子;老二曾经因为一次贪玩逃学而被父亲打断了棍子;而我,一次在自家菜地里,发现邻居家的一条黄瓜从篱笆缝长到了我们这边,于是偷偷地摘吃了,待母亲得知此事,硬是把我拉到邻居家去认错道歉并摘了自家菜地里最大的一条黄瓜陪给人家。就是因为在这些细微的小事上从小到大父母的严格家教,才使得我们一家人做人规矩,做事规矩,知礼守法,口碑极佳。
不辍劳作
父亲是带着一大摞发黄的奖状和十几枚锈迹斑斑的奖章退休回到家乡潜江的,这些奖状和奖章足以见证父亲工作的勤奋。回到家乡后的近二十年里,父亲没有因为退休而安享晚年,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总是忙碌着:房前屋后整理和打扫得干干净净,下到母亲的责任田里帮着做农活,自己动手在后院砌起院墙圈养过上千只蛋鸡,每年都会有两头肉猪出栏……我们兄弟四人都在外工作,有自己的房子、家庭和孩子,经济条件都很不错,父亲的退休工资也足够二老开销的,可他们勤劳的双手一刻也不曾停歇,居然用积攒下来的钱在市郊购买了一栋两层楼房。这就是我一生勤劳的父亲母亲!
往事悠悠,历历在目。感念父母的养育!感念父母的教诲!
家风家训征文 2
家风,何为家风?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这些都是死板的概念。
或许曾经年幼,不懂得家风是什么。还记得问过只有3岁的弟弟,什么是家风,他圆溜溜的眼睛悄咪咪地滚了一圈,然后咧起嘴角说:“是风吗?”我楞了一下,风?我也不知道。若你之前问起我家的家风,我会非常笃定地告诉你:“没有!”因为年幼的我根本感觉不到有任何东西一直祖传般的影响着我。到了后来,随着年纪增长,我才领悟到什么是“家风”。它似远似近,飘渺虚幻,可是又真实存在,悄无声息。实话实说,我们都受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
邻里互助,是我收到最大的感触。无功不受禄。从只有几岁,能蹒跚学步的时候,当我开始蹲在菜地时,就一直在认识它。或许很普通,或许很平凡,或许司空见惯,但是,不得不说,有些东西真的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了。蹲在树荫下,一大片菜地被附近的退休伯伯瓜分,烈日当空,一顶顶草帽在玉米丛中穿梭,一滴滴汗水低落在泥土上,一双双布满裂痕,指甲缝里藏着泥土的手在一片片青葱绿叶上抚摸着大自然的恩惠,一阵阵笑声洋溢在这几十亩大的田地上。
“老苏!来!看看我家的玉米怎样?还行吗?”“苏兄,咱家的香蕉,一大串哎!分你一束!拿回去放几天就成!”“苏爷爷!我爷叫我拿给你咧!咱家的番茄,大个多汁,今早摘的,你不在,所以这才下午再给你了啊!呀,妹妹也在,来擦擦就尝尝,可好吃了!”爷爷欣然地接收这些好意,一一谢过,吩咐我拿回家后,便转身走向他们的田里,投身进帮忙松土、除草、浇水的行列里。等到我回到地里,我也很不解,自家的田还没弄好,怎么跑去弄别人家的了?等到爷爷归来,挺着腰板,拿起毛巾,擦着满身的汗水时,我便提出我的疑问。
爷爷愣了愣,然后哈哈大笑,弯下腰,摸了摸我的脑袋,说:“虽然我们是邻居,是好友,可是关系再好也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地里的东西要么没熟,要么前几天摘了,没什么好给人家,那就帮别人干干活,也不碍多少时间。记得啊,以后可不能白拿别人便宜啊!要是给爷爷知道了你敢这么做,爷爷可就再也不给你种你爱吃的小番茄啦!”
那时的我似乎才五六岁,只知懵懵懂懂地点个头,爷爷也没有再怎么讲,只是往后每次收到邻里的好意都会回馈一些瓜果蔬菜或者去帮忙干活。后来,田地随着征收,面积越来越小,大部分伯伯都失去了那一亩桃源,可是深厚的`情谊未曾改变。盛夏,黄皮、龙眼、荔枝纷纷成熟,哪怕不再一起劳作,谁也不忘各家各户互送新鲜摘取的水果,路途再遥远,心意永不迟到。
后来,现在的我十几岁人了,渐渐迈向成年,也不得不说这类的事情还在影响着我。互联网发达,我们家也迷上网购,可是父母上班,我要上课,快递到家无人签收。对面屋的阿婆平时无事,打理着屋边的一小块田地,边上有个用木头搭的小木棚,里面放着她平时收起的可回收品。母亲嘱托阿婆帮忙收一下快递,阿婆很乐意地帮忙起来,买东西多的时候,她甚至一天断断续续收三四回快递。阿婆不愿意收钱,邻里谈钱伤感情,可是骨子里也不允许白白让自己得到这样的好处。
于是母亲吩咐我们把废弃的书、纸张、纸皮、易拉罐、塑料瓶收好,每次趁阿婆在屋内忙的时候,悄咪咪把这些东西悄无声息地放在她的木棚里,这也是一份心意、一份回报。这些年,同样的,阿婆也经常分享她菜地上的各种蔬菜和草药,我们周末买菜的时候也会帮她买活禽。妈妈说,邻里之间,这些不算什么。但是,我总觉得,哪怕只是这些小事,也很重要,我说不出它哪里伟大,可是每次,心里都流淌着一股暖流。
这些事情很普通,真的很平常,但不得不说,这些教会了我很多。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将心比心、为人着想、节俭朴素、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勤俭持家、努力学习回报国家,这份无形的精神,这份无形的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江海,跨过山河。
或许,这不算家风,或许,这就是家风。或许,我那天真年幼的弟弟说的没有错,家风就是“风”。它像风,悄然滋养万物细无声;它像风,随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像风,一阵又一阵地吹进千家万户;它像风,又可细水长流又可波涛汹涌……
这就是家风,从祖辈一直传下来;从一件件小事中表露出来;从街坊邻里间一位传一位,一家传一家,一户传一户;或许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许是客厅里被框裱起来的“自强不息”“学无止境”,或许是在睡梦中呢喃的嘱咐,或许是爷爷深沉又活泼的叮咛……
这,就是家风!
家风家训征文 3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我家的家风是:勤劳善良,诚实守信,孝顺长辈。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的家庭,爸爸妈妈从小就教导我做人一定要勤劳。小时候每当家里农忙时,一家人总是全体出动,割麦子、掰玉米等等都干过,虽然很累,有时汗流浃背,但家人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丰收的硕果,看在眼里,美在心头,开心的总是不得了,这就是我家勤劳的家风,从小便让我懂得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爸爸也一直这样教导着我。
妈妈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善良,妈妈在生活中也一直为我们做着榜样,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与街坊邻居分享。借了邻居的东西用,总要及时完好的归还人家。妈妈说:“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你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一种融洽快乐的氛围。”我想就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我才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生活,我想我们也都在享受着这份幸福。
诚实守信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会让人瞧不起,失去朋友,将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诚信给人带来温暖,有时很难做到,有时却很容易做到,有时甚至身边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是一份诚信;一句简单的话语就是一份诚信;一个淡淡的微笑就是一份诚信。只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守住自己的那份诚信,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无比的美好。
爸爸就经常对我说:“一个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顺长辈回报他人。”我自打懂事起,就听爸爸说我们的老家在辽宁,在那里有着爸爸的至亲朋友。刚到黑龙江来的时候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老家的亲人听说后总会寄来一些钱和物品,收到这些东西的'时候爸爸总会用本子记下来,他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人家。我家条件好了以后,尤其是有了电话之后,爸爸总是电话问候辽宁那边的亲戚,过年了送去亲人的祝福。爸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更要知恩感恩。”
今天,我的爸爸妈妈也已上了岁数,在他们的教导下,我已经长大成人,虽不在他们身边,但我总会电话问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去看看他们,多陪陪他们,常回家看看。
如今我也是一名母亲了,我会用我的一些举动,影响我的儿子,让他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成为勤劳善良、诚实守信、孝顺长辈的好孩子!
家风家训征文 4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步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像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到了初三以后这样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们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呆在温暖的被窝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们更怕冬天的来临,寒风像个怨妇一样在我们的耳旁嘶吼着、咆哮着,它告诉我们你只能前进,尽管这样的学习很艰苦,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为明天铺上一条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闭上眼睛,脑海里像电影一样倒带重放,记得前一段时间我的英语成绩下降的很快,老师问我原因,我也答不上来,自己独自去好好思考。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爷爷问了我情况,我便如实的回答了。爷爷听完慈祥的笑了。爷爷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没有认真,对吧?”我看着爷爷点了点头。“怎么回事,你能告诉爷爷么?”我低着头说:“其实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课很晚。”爷爷听完后,便指向大厅上那几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许久,爷爷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幅毛笔字挂在这里么?”我摇了摇头。爷爷说:“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听爷爷讲里面的含义。
爷爷说这个家风被传承了几十年,在他小的时候,老爷爷就告诉过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过蜂林,一味的退缩你就永远达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积累经验,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呢。听爷爷讲到他们过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顿时茅塞顿开,我开始拿起英语书,认真地拼写单词,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回味爷爷说的每一句话。学习的动力也就回来了,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次模拟考之后,英语成绩也提升到以前的样子了。
家风伴我成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会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吃苦是我们的美德,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它会给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报。家风牢记我心。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
家风家训征文 5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磨牙,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想。
现在,我已经步入高中,成为一名高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我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家风家训征文 6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家风家训征文 7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不错,我的家乡确实是以孝当先,个个人家的子女长大后首当其冲的一件事是:就是孝敬老人、父母。
幸运的我有个哥哥,哥哥是怎样孝敬爸爸妈妈的举动,我都一点一点的记在脑海里。
还记得我九岁的时候,哥哥已经毕业了,并且挣到了钱。果不其然,哥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孝敬爸妈。那天,哥哥从上海回来,兴冲冲的告诉我们一家,说挣到钱了。我们都为哥哥高兴。
当天,哥哥开着新车带着爸妈去了南通的老天宝黄金店,说是为妈妈买黄金,就当是孝敬妈妈。因为:以前没那么富裕,现如今社会条件改变了,当然要“炫耀”一番啦。哥哥给妈妈精挑细选的耳环和戒指,妈妈整天跟别人炫耀说“唉呀,我儿子有出息了,都懂得孝敬我们啦!”这些一点一滴我都记在脑海里,等到我长大的'那一天,像哥哥那样孝敬父母。也许,那一天,我将做的比哥哥还要好。
也许,“孝”这个字说简单也不为简单,说不容易,也并不是那么的苛刻。孝,不过就是陪陪老人,孝敬父母;孝,不过就是为父母端上一杯温暖的茶;孝,不过就是为了父母而送上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我想,再也没有什么事比孝敬父母更为重要的了。
我的家风不过如此,“孝”这个字永远刻在我的心头。
家风家训征文 8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家风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条小道扔小石头。虽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这样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我下意识地捂了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好!”
一个教训,让我知道,我应该小心地做每一个细节,我生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伤害到他人。
当人,做人还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家风家训征文 9
新年里,我认识了一个新词——“家风”。
最近,我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家风是什么?让我也想认识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
看到新闻上被采访的.叔叔阿姨们说:“家风是一个家的全貌,家风是在自己家好家风的基础上去认识别人家中的优良美德。”通过观看这个节目,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家风,也认识了不少优良的家风。家风就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家风就是为人老实,不干坏事;家风就是小小举动创美德;家风就是常做好事,无怨无悔;家风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国。
现在,我与大家聊聊我自己家的好家风:“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要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去面对眼前的重重困难;待人有礼貌。”
首先,在勤勤恳恳方面,我的外公是一个好例子。我的外公是一个农民,他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田地里种菜收割,他勤勤恳恳从不叫苦叫累。接着,在待人有礼貌方面,我跟爷爷学。爷爷是做生意人,每次与同事打电话时总会叫上几声“你好”,新年里爷爷打电话时总会送几句新年祝福。还有,在阳光心态方面,爸爸是我的榜样。虽然,爸爸工作繁忙,但是不管工作再忙,爸爸也不会愁眉苦脸,总会积极面对。
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我要好好牢记长辈告诉我的好家风。
家风家训征文 10
家风家训,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可大家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吗?让我来告诉你!家风家训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就构成了家风家训。顾名思义,家风家训就是一个家庭传承的风气、风格。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辅助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呢!比如,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尊老爱幼,不顶撞父母,要讲究礼貌。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家风家训,就是要做一个诚实认真的好人!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做人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千万不能投机取巧钻空子,不能贪小便宜,那样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迟早是要吃大亏的。妈妈还经常给我讲一些历史上的故事,以及报纸上登载的'新闻,用生动的例子告诉我,脚踏实地对我的成长和我的未来是多么地重要如今,我也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在学习上认认真真,做人和对待身边的人老老实实。我要像妈妈期望的那样,做人就要做个认真踏实的老实人,即使不能做像雷锋那样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大好人,起码也要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善良的、诚实认真的好人!
我希望我能好好遵循我家的家风家训,并且把我家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且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充满正能量。